Archives: Monthly

如何研讀聖經

研讀聖經其中一個極好的方法稱為歸納法。這方法有三個步驟,依序是觀察、解釋及應用。

觀察

1.經文的上下文怎麼說?儘可能找出與上下文有關的事實,不要以為一切事都是順理成章、理所當然,反倒要提出問題:何人?何事?何地?何時?如何?注意當中有哪些顯示邏輯關係的連詞,如:因此、然後、以及、也、但是、然而、雖然。有哪些重複出現的詞彙指出主要的信息?作者使用哪些元素、論點或例證?

解釋

2.這段經文要表達什麼?經過了第一步驟,我們可以開始探究:「從這段經文及上下文來看,作者要傳達什麼信息?他的用意是什麼?」觀察上下文的脈絡,才能瞭解作者為何使用這些詞彙。隨著我們明白了作者的心意和目的,這段經文就會生動鮮活起來。

應用

3.這段經文對我的生命有何意義?唯有明白這段經文在作者當時的環境所代表的意義,我們才能明白:「這對我有什麼意義?」我們要區分受限時空的文化背景,以及永恆不變的原則。著重的焦點是經文的主題信息,用心思考:這段經文的中心思想是什麼?說明我與上帝應有什麼樣的關係?當我們回答這些問題時,聖經就會顯出其重大的意義。

這個月,我們透過這篇專題文章以及3月1、8、15和22日的靈修文章探討如何研讀聖經。我們相信你能藉此更好地閱讀和理解聖經,並且明白聖經如何幫助我們更清楚認識上帝、我們自己和世界。

主題靈修文章
3月1日 明白聖經
3月8日 生命名單
3月15日 尊崇且閱讀
3月22日 永生之道

耶穌,我們的真牧人

在英格蘭北部,瑞班克斯家族幾代人都在這裡牧羊。家族成員詹姆斯在其著作《山牧之愛》(The Shepherd's Life)中,講述他的家族如何在長滿蒺藜和燈芯草的貧瘠土地開墾牧地,這種事只有健壯的牧羊人才能辦到。在黑暗漫長的嚴冬裡,牧草稀少、冰雪襲人,瑞班克斯家族需要艱辛地守護他們的賀德威克綿羊,好讓羊群能熬過寒冬。一年四季,他們都要竭力保護羊群免受疾病和掠食者的侵害。他們以不懈的努力、溫柔的關愛和堅韌的毅力,牧養這些綿羊。他們就像多數的牧羊人一樣,細心地照料羊群,竭盡全力為他們的羊付出。

詹姆斯的敘述,粉碎了我們對牧羊存有的那種田園風光的浪漫幻想。原來牧羊人並非終日在風光明媚的原野中嬉戲,寵愛著可愛的小動物,他們時時都處於危險邊緣,正如詩篇23篇所描述的景況。這篇廣為人知、安慰人心的祈禱文闡述了一個基本真理:這位大牧者看顧我們。

詩人說:「耶和華是我的牧者,我必不至缺乏」(詩篇23篇1節)。這句話不僅是全首詩的根基,也是我們人生的基石。這些極具安慰性的字句並沒有忽視大多數人面臨的嚴峻現實,而是宣告了一個明確的事實:由於我們有一位好牧者,我們就有了所需的一切!這位大牧者領我們到青翠的草場、可安歇的水邊,祂使我們疲累、憂傷、焦慮的心靈得以甦醒。

不幸的是,正如詩人所說,我們仍會「行過死蔭的幽谷」(4節)。但即便如此,我們依然可以排除恐懼,這不是因為我們掌握了一切,而是因為我們遇到這位大牧者。祂可靠、信實的同在能消除你我所有的恐懼。詩人說:「[我]不怕遭害,因為祢與我同在。」(4節)

我們不必害怕,因為我們有一位仁慈且大有能力的牧者。祂的杖和祂的竿都安慰我們(4節)。祂的竿有個彎鉤,可以將在懸崖邊迷失的羊拉回來;祂的杖是一根棍棒,可以用來擊退掠食者。杖和竿顯示這位牧者既柔和又大有能力。

此外,在我們諸般患難中,這位牧者為我們擺設筵席。祂的供應極其豐盛,超過我們的需要(5節)。祂看顧我們,叫我們得益處;祂保守我們,叫我們遠離一切災害。

初代信徒瞭解詩篇23篇描述的「牧者」是指向耶穌,祂是真正的牧人。我們不必細讀舊約就可看到其中的關連,因耶穌親自表明:「我是好牧人」(約翰福音10章11節)。詩篇23篇描述的那位牧者,正顯明耶穌為我們所做的一切。耶穌是我們的好牧人,使我們一無所缺;祂讓我們得安歇;修補我們破碎的心;領我們走過(不是繞過)死蔭的幽谷。當我們迷失時,耶穌溫柔慈愛地引導我們;當敵人四處遊走,張牙舞爪地尋找獵物,這位大能的牧者會擊退敵人,保護我們!

詩篇23篇描述的牧人,能讓我們瞭解耶穌的特質。耶穌是信實的,永不會丟棄我們;祂是慷慨的,持續地供應我們;祂滿有智慧,總是知道我們真正的需求;祂是柔和的,能撫慰我們不安的心靈;祂是大有能力的,能護衛我們不致遭害(甚至能幫助我們勝過內心的軟弱與敗壞)。

牧羊人會用獨特的呼喚聲,一種讓羊群知道他們就在附近的親密的訊號。有一次,我在以色列看到牧羊人的表現,令我感到訝異。他們的技巧、敏捷的反應,以及對羊群和山野的認識,都讓我深受啟發。他們呵護羊群,並隨時準備去拯救羊群脫離危險,使我深感欣慰。因牧羊人的保護和看顧,羊群得享十足的平安。我們也是如此!

郭惟恩,《靈命日糧》作者

瞭解耶穌的特質至關重要,這樣我們才能在生活中效仿。以上的專題文章以及2月1、8、15和22日的靈修文章都有談到這個主題。

主題靈修文章
2月1日 天父的愛
2月8日 為他人付出
2月15日 完美的救主
2月22日 傳承主愛

我就是道路

耶穌說:「我就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;若不藉著我,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」(約翰福音14章6節)。對此,我們該如何回應?耶穌也說:「不站在我這一邊的就是反對我的」(馬太福音12章30節,新譯本)。美國作家范奧勤(Sheldon Vanauken)與牛津大學教授魯益師,就基督教信仰進行多次的書信交流後,得到一個結論:信仰沒有中間立場。

范奧勤在他的著作《嚴酷的憐憫》中寫道,他發現了一個可怕的事實,那就是他無法回頭:

我曾覺得基督教好像神話故事,我既沒有接受也沒有拒絕耶穌,因為我還未遇見祂。現在我認識祂了。……以前我沒有認真思考要接受耶穌這位彌賽亞,如今我才發現,我若沒有接受祂,就是拒絕祂。天哪!現在我進退維谷。或許,接受祂是一個可怕的賭注,但拒絕祂會怎樣呢?……如果我拒絕了,我肯定會面對那揮之不去的可怕念頭:「如果這是真的,但我卻拒絕了我的上帝!」

范奧勤決定只做一個選擇:「我選擇相信聖父、聖子、聖靈,就是相信基督、我的主和我的上帝。基督信仰的重要真理給人真實的感受,能讓生命得著改變,豐盛而不再空虛,滿有意義而非毫無目的。」

我們每個人都面臨同樣的抉擇。耶穌宣告祂就是成為人的樣式的上帝,是世人的救主,是今世和來世生命的泉源。這一宣告正是給我們的挑戰。我們會如何回應祂呢?

摘錄自古傑克所著的《我就是道路:耶穌奇妙的宣告》,可上網閱讀以瞭解更多。

基督的降生、受死、復活和升天成就了什麼?以上的專題文章以及1月1、8、15和22日的靈修文章都有談到這個主題。

主題靈修文章
1月1日 耶穌的故事
1月8日 聾人的心
1月15日 新的開始
1月22日 認出上帝